《淇河晨报》创刊20周年读者座谈会(下)
2020-09-14 浏览量:0

9月13日上午,《淇河晨报》创刊20周年读者座谈会在鹤壁日报社举行,20位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读者相聚一堂,讲述了他们与晨报之间的故事与情谊,并为晨报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

2000年9月15日,《淇滨晚报》创刊;2009年,与万千读者相伴了9个春秋的《淇滨晚报》更名为《淇河晨报》。20年,5000多期《淇河晨报》陪伴着鹤城人民一起走过。

座谈会现场,大家畅所欲言,20位读者代表中既有帅气、年轻的90后,也有老当益壮的七旬老人;有社区居民,有机关干部,有医务工作者,也有忙碌在扶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谈到自己和晨报的故事,大家推心置腹,真情流露;说起晨报的记者、编辑的姓名,更是亲切如家人。“阅读晨报已经成为每天的习惯,一天不读就觉得心里空虚。”淇滨区锦绣江南社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王城说,“平常工作没有思路时,我就会看晨报,学习其他社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说锦绣江南社区由‘乱’到‘治’,晨报功不可没!”淇滨区阳光工疗站站长陈永庆曾因患病而致残,他特别感谢晨报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与爱护。“希望晨报今后继续关注我们这个群体,让更多残疾人对生活有信心。”

座谈会中,大家还历数了难忘的晨报品牌活动和重点稿件,如爱心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徒步淇河、牟山登山节、广场舞大赛等。同时,读者代表就报社发展,从创意策划、报道思路、报道题材、媒体融合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建议。每一位读者代表都向20岁的晨报表达了真挚的祝福。

鹤壁日报社副总编辑胡勇向支持晨报的读者代表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大家对晨报一如既往、无微不至的关心,为晨报发展不断提出改进意见。胡勇表示,今后会继续以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读者代表所提的意见、建议梳理研究,作为晨报新的起点,不辜负广大读者的期望。

座谈会上,有笑声,有掌声;有回顾,有展望;有建议,有期盼;有激励,有鞭策。读者代表的心声,让参加会议的晨报采编人员感动不已。“新闻报道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听到读者如此肯定,我特别感动,也感到自豪。”一位记者说。 

我的写作兴趣源于晨报

□退休教师 游国恩

 我是一名教师,已经退休10余年了。2005年8月,我第一次看到晨报时,便对这份报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晨报的内容多是咱市发生的事情,很接地气儿。也是受晨报影响,我有了写作的兴趣。

得知我们村要编纂村志后,我主动承担了主编任务。经过多年努力,我终于完成了500多页的《游屯村志》。目前,村志已经发到了村民手中。我编纂村志的事曾被晨报记者采访并刊登,我感到非常开心。

如今,我正在编写我们家的家史,已经初步完成。编写家史的目的,是希望子孙后代刻苦读书,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我编写村志和家史,都是受晨报启发,作为一名读者,我衷心祝愿晨报越办越好。


我和晨报的不解之缘

□鹤山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刘振生

 晨报创刊20周年,回忆起我和它的不解之缘,不禁感慨万千。由于工作原因,我常为报社的记者朋友提供采访服务。各县区宣传部是记者之家,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向导和联系人,陪他们上山下乡,深入群众之中开展工作,不时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有时还动笔写作。这既为报社记者提供了方便,收集了素材,也宣传推介了鹤山区,可谓两全其美。

我为晨报做的一些工作既是应该的,也是微不足道的。相反,晨报为我提供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和平台,圆了我的文学梦。2012年以来,我先后在晨报发表过《樱花赋》《新城赋》《春雨》《一座城市的变迁》等诗歌和散文。2018年,晨报记者对我进行了人物专访,对我主编《走进鹤山》、参与《淇河志》编写和出版、参与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主编《鹤壁地名故事》等事迹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文章见报后,在我市文化界引起一定反响。

在此,祝愿晨报越办越好,希望我和晨报的缘分越来越深!


每天读晨报是我的必修课

□市公路局退休干部 王林生

我认为《淇河晨报》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群众的知音以及沟通党和群众的桥梁这三个重要作用。

 对我个人而言,每天阅读《淇河晨报》,不出家门便可知天下事,这是非常方便的事情。

 我退休之后发挥余热,经常带领红色轻骑兵文艺团参加义务演出。演出主要是紧扣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如“六城联创”、抗疫防疫等。

 《淇河晨报》很关注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经常报道我们,给了我们很大的激励。这些报道在宣传我们的同时,也宣传了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淇河晨报》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读晨报是我的必修课。

 我希望晨报能在以后更加关注我们这些义务文艺工作者,支持我们继续义务演出。


希望晨报开设更多新鲜栏目

□淇滨区个体经营者 姚希瑞

曾经以为读书看报离我的生活很远,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淇河晨报》,之后我的阅读欲望便“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淇河晨报》帮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淇河晨报》吸引我的第一篇报道是《老太落水,漂浮半小时奇迹生还》,看到这个标题的一瞬间我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整篇报道后觉得这件事实在太神奇了。

 我又去翻看了以前的《淇河晨报》,发现每期都刊登有各种重要事、感人事、新鲜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淇滨区儿童圆圆患重病没钱治的报道,经淇河晨报》报道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献40多万元爱心款,圆圆最终治好病重返校园。这件事让我很受鼓舞,我从那之后经常参与公益活动。

祝愿晨报越办越好,多多报道百姓爱看的事,开设更多新鲜栏目,留住更多年轻读者。


晨报帮残疾人打开另一扇窗

□淇滨区阳光工疗站站长 陈永庆

我曾经也是一名媒体工作者,因病致残后回到鹤壁,每天心情郁闷不想出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几位在晨报工作的记者朋友,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接受了一些采访,之后我慢慢壮着胆子走出家门,重拾自信。谢谢晨报的记者,是他们的关心让我开启了新生活。

2018年10月份,我开始创办淇滨区阳光工疗站,我想借助《淇河晨报》宣传一下,希望更多残疾人加入我们这个公益组织。我抱着忐忑的心情给晨报记者打了个电话,没想到记者第一时间来到淇滨区阳光工疗站,我们这群很少走出家门、很少接触媒体的残疾人因此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当时,我们站里有一个残疾人叫李阳,她写了一篇《上帝为什么创造残疾人》,晨报记者知道后专门来采访了她,这让李阳越来越喜欢写作,是《淇河晨报》为李阳打开了另一扇通往美好生活的窗户。

 每到国际残疾人日或者志愿者服务日,晨报记者都会来挖掘、采访有才能的残疾人朋友进行报道,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更让我们感觉到这份报纸向残疾人群体传递的温暖。

 我们希望《淇河晨报》以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帮更多残疾人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户。


儿子因晨报爱上写作

□示范区教体局工作人员 刘文杰

我儿子是市淇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写作文时总是一副痛苦不堪的表情,我决定让《淇河晨报》帮我解决这一难题。

2019年9月,我开始引导儿子读《淇河晨报》小记者家园版面上的文章,并为他分析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儿子在阅读中迅速成长,有一天,他读完报纸后对我说:“我也想发表文章。”

我把他较为优秀的作文挑了出来,并指导他多次进行修改,然后鼓励孩子投稿。今年4月27日,儿子的小诗《我和小树共成长》在《淇河晨报》上发表了,他异常兴奋。后来,儿子又陆续发表了几篇文章,现在作文课成了他最喜欢的课,写日记也成了他的自觉行为。

 《淇河晨报》让儿子爱上了写作,也让他收获了自信,希望更多学生读《淇河晨报》,从中受益。


晨报是我的精神食粮

□淇滨区退休园林工人 张秀明

我要先祝《淇河晨报》20岁生日快乐。

20年来,《淇河晨报》传递鹤城百姓心声,记录鹤城发展变化,已经发展成市民喜闻乐见的主流媒体、让百姓信赖的报纸。

20年来,鹤壁在快速发展,《淇河晨报》也在快速发展,可以说,我从报纸上见证了鹤壁的发展和变化。我刚退休时觉得无所事事,是淇河晨报》给了我慰藉,《淇河晨报》是我的精神食粮,看报是我每天都要进行的文化活动。《淇河晨报》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看过报纸后会把感兴趣的文章剪下来,按照年份装订成册,做到什么时候想看就什么时候翻阅。

2018年11月份,《淇河晨报》发表了我市要重选市树市花的消息。我看到之后很受启发,便用两天时间走访了淇滨区40条大街小巷,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做了一份树木花卉调查表,希望助力市树市花重选工作。《淇河晨报》很快对我做的调查表进行了刊登报道,这样重视百姓声音的做法和速度,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我建议市民都多读读《淇河晨报》,了解咱鹤壁的大事小情,多支持鹤壁的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成为淇河晨报》的通讯员,挖掘出我市更多好新闻。


我与晨报的20年情缘

□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 范凌震

初识《淇河晨报》是因为姥爷爱看报,他是一位老中医,总是通过各种报刊学习医学知识、了解医学发展新动态。受姥爷影响,我也爱上了读书看报。每当写完作业,姥爷翻看医学报刊,我就从那一堆报纸中翻出《淇河晨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那时,我通过《淇河晨报》的一则则消息、一张张图片了解我们的城市。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市人民医院宣传科的一员。我与《淇河晨报》成了挚友,此时的《淇河晨报》也更加精致、美丽了,彩色的巨幅照片绚丽夺目,版面划分清晰明了,不仅有新闻,还有各种服务信息。

 《淇河晨报》用文字记录城市发展,用文字讲述百姓故事。市人民医院作为综合性三甲医院,经常通过《淇河晨报》把医院优秀的专家团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特色的医疗服务向大众进行介绍,让患者就医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通过《淇河晨报》向读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20岁的《淇河晨报》风华正茂,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魅力无限的《淇河晨报》。


我与《淇河晨报》相伴20年

□淇县读者 魏长青

 我是淇县桥盟街道阳光社区的魏长青,是《淇河晨报》的忠实读者。今年,我75岁了,《淇河晨报》20岁了,我们相伴了20年。

 20年来,我从《淇河晨报》上及时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到咱们鹤城方方面面的变化,还学习到很多知识。

《淇河晨报》内容丰富多彩,我每天都坚持阅读,一天不读报就好像生活中少了点儿什么。《淇河晨报》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成为我的精神食粮。

 我与《淇河晨报》格外亲,每次来到晨报记者部都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希望《淇河晨报》越来越好,带给我们更多新体验。


干实事、 讲真话、提正气

□大赉店镇政府工作人员 张鹏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和《淇河晨报》的故事要从10多年前说起。

 当时,我在社区工作,通过报纸发现这座小城很有爱,从那之后我便开始主动做《淇河晨报》的“眼睛”,工作中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联系记者报道身边的好人好事,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参与驻村工作之后,我和《淇河晨报》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仅2019年,《淇河晨报》报道的大赉店镇辖区新闻就有上百篇。比如,报道村民岳修云种花致富的励志故事,鼓舞大家奋发向上;帮助翟村村民销售滞销山药400多万斤,解决村民的收入难题。

 在我看来,《淇河晨报》是一份干实事、讲真话、提正气的好报纸,不仅用丰富的视野满足了读者的精神需求,也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影响力,踏踏实实为百姓解决困难。

 作为忠实读者,我将继续关注淇河晨报》的发展。

统 筹:靳丽娜

责 编:陈鸿

编 辑:王鹏

来 源:鹤报融媒体记者 范丽丽③ 韩文雪 岳珂 祁凯燕② 李明英 王玉姣 陈艳艳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