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怎么做?10月9日下午,在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就我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市发改委:突出创新引领,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力
近年来,我市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为我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市发展委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突出创新引领,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力。高标准建设鹤壁科创新城,努力建设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地、新兴产业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地。依托省科学院鹤壁分院,布局建设鹤壁科创新城“智慧岛”,打造“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服务体系。
突出成链成群,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竞争力。提质改造电子电器、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绿色食品、镁基新材料4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物技术、现代物流3个新兴产业。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重点培育北斗应用、区块链、未来信息网络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形成竞争新优势。
突出载体平台,筑牢产业转型升级硬支撑。巩固提升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成果,全面激发开发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按照“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稳妥推进开发区四至边界划定。推广“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绿色低碳,擦亮产业转型升级新底色。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尽快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探索开展“两高”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
突出城市更新,拓展产业转型升级新空间。推进以“三区一村”改造(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支持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鹤壁、汤阴联动发展和鹤壁、滑县一体发展。
突出开放招商,厚植产业转型升级新优势。围绕鹤壁综合保税区申建,打造全国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示范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镁精深加工、现代化工与新材料产业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市科技局:为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聚焦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市科技部门将重点做好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协同创新等工作。
聚焦科技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计划,通过建立帮扶机制,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的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为其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标准咨询等服务;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需求,在原创性、基础性、应用性领域凝练“一流课题”,提升我市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我市各类创新资源,集中布局、择优建设一批有鹤壁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聚焦开放协同创新,打通“双链”融合通道。高质量建设省科学院鹤壁分院,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开放性创新工程,整合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资源,加强与嵩山实验室、龙门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在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对接,解决产业链“痛点”和创新链“堵点”,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市住建局:实施“11840”工程,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成立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指挥部。市住建部门牵头,起草了《鹤壁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通过“11840”工程,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力争2024年前创建成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2025年创建成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11840”工程,“11”指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11项体制机制。
“8”指实施科创新城提质提速工程、城市更新工程、新老城区协同发展工程、三山统筹三区协同工程、县城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基本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工程、小城镇提升提质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等8大工程。
“40”指实施韧性城市建设行动、实施管廊城市建设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实施住房保障行动等40项专项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聚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
近年来,我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擦亮了高质量富美鹤城的生态底色。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政策满满、“干货”多多,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和矿山综合整治。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提升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积极营造绿色宜居环境,完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力度,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和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
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将以全面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提升服务质效上做文章,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统筹推进存量厂房盘活改造和新增标准厂房建设。持续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扎实推行智慧水务、智慧燃气,开展“前置服务”、“五零服务”和“合并过户”,实现“快速无感报装、联动过户无忧”。
深化法治鹤壁建设,持续加强企业权益保护。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落实“涉企检查宁静日”制度,实现对执法对象“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市场环境,坚决破除不必要的限制和隐性壁垒,促进体制设计、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公平公正。
加强风险预警管控,促进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违法风险、税务风险、信用风险等,建立健全预防预警、应急处置等制度,打造务实管用的风险预警模型,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企业人才干事创业。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市创建。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政企良性互动桥梁。推行“三清单”“四不”服务制度,形成政商良性互动的政治生态。
力推创新创业服务,实现企业发展更繁荣。持续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形成硬件软件齐头并进、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