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言”署名文章:聚焦聚力 乘势而上 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2022-10-11 浏览量:0

聚焦聚力 乘势而上

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贺言

经过三年的不懈奋斗,鹤壁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了从试点到示范、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我们要把握发展规律、抓住时代机遇,用更高的眼光和标尺作牵引,重整行装再出发,打造高质量发展城市“升级版”,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坚决完成。使命在肩,只有笃行不怠,方能不负重望。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不是我们争来的、要来的,而是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赋予鹤壁的一项政治任务,让鹤壁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先试,在积极围绕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试点示范。这是大势所趋,必须顺应潮流。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不偏航,把高质量发展更加鲜明地写在鹤壁发展的旗帜上,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使命所系,必须责任上肩。楼阳生书记在我市调研期间,寄语鹤壁要振翅高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要求鹤壁聚焦聚力、乘势而上,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这既是殷殷嘱托,更是如山厚望。我们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子、提供借鉴。这是发展所需,必须坚定坚决。我们要建设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不是传统思路的再版,不是其他地方的翻版,也不是专家学者设定的模板,而是在既有发展基础上的升级版,必须把工作重心、工作举措、工作力量进一步向创新驱动聚焦、向绿色发展聚力、向高质量发展聚神,坚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这是形势所迫,必须加压奋进。当前,“两个大局”相互激荡,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坚持中提升完善,在继承中与时俱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是民心所向,必须有所作为。随着我市高质量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待。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期盼,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机遇所在,必须乘势而上。《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中,明确了6个方面21项具体举措,涵盖领域之广、支持事项之多、政策含金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找准切入口和着力点,变机遇为红利,化红利为优势,积优势为胜势。

锚定目标,意气风发向未来。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主导产业形成千百亿级产业集群,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位于全省前列,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构建产业集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双向开放、城乡融合、生态品质、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具体来讲,创新发展方面,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400家,其中国家级平台达到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引育100名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个以上科技创新团队,新培养技能人才13.5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6.7万人以上,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万人左右。协调发展方面,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以上,年均增长1.58个百分点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小于1.6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5%,城市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超过120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绿色发展方面,空气质量三项主要指标保持“两降一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森林覆盖率达到34%以上,省控以上断面水质、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70%。开放发展方面,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年新引进超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3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达到60亿元。共享发展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4岁左右。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综合创新能力全省领先,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等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打造成为营商环境新标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对照目标制订贯彻落实的发展规划、计划、方案,明晰发展路径和工作抓手,一步一步朝着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为全市大局多作贡献。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求突破。我们结合最新形势和发展需要,在前期高质量发展城市“五个示范区”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区等“六个示范区”。这“六个示范区”,既是抓手,也是推手,更是鹤壁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路径。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六个示范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围的载体,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快创建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区。提速建设鹤壁科创新城,持续完善“研究院+公司+园区”赋能产业模式,加快建设“5+2”产业园、鹤壁智慧岛等,推动科创新城成为鹤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打造全省区域创新增长极。按照“新工科、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加快省属本科院校申建工作,争取2024年全面建成投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工程等,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隐形冠军”企业。深入实施开放式创新工程,加快推进省科学院鹤壁分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嵩山、神农、龙门等省重点实验室的合作,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更多优质科技资源向鹤壁集聚。坚持把引育人才、集聚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深化“兴鹤聚才”计划等,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建好人才公寓,创建国家青年发展型城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要加快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坚持围绕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核心元器件、核心装备、核心团队、核心企业等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以“六新工程”为抓手改造升级电子电器、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绿色食品、镁基新材料等4个优势产业,以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为路径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物技术、现代物流等3个新兴产业,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抢滩布局星链网、区块链、元宇宙等未来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载体支撑能力,持续完善“4+2”开发区配套服务功能,支持宝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锚定“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目标,一体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和“两个健康”示范市创建,完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积极探索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鹤壁模式”,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坚持“项目为王”,完善“五个清单”,强化“五账管理”,突出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领域,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深化开放招商,聚焦“四优三新”主导产业体系,动态完善招商图谱和推进方案,开展好开放招商百日冲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等行动,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外引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开放能级,积极融入京津冀创新网络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强化与安阳、濮阳的功能和产业联系,建设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促进鹤汤联动、鹤滑一体,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要加快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做大做强做优城市经济,以“三区三线”划定为契机优化城市布局,以“三山”统筹、“三区”协同为抓手提升城市能级,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为抓手做实城市“里子”,以城市创建为抓手塑造城市“气质”,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巩固鹤淇一体化成果,加快鹤浚一体化进程,开展县域经济对标晋位行动,提速提质小城镇建设,争取两县综合实力跨入全省第一方阵,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实施“九个一体化”工程,坚定走好乡村振兴“六条路径”,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配置优化,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模式”,推动城乡融合“当样板”。要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满城樱花、银杏绣城、处处竹园、绿满鹤壁”建设,深入实施矿山治理、水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打造“春赏樱”“夏成荫”“秋观金”“冬望松”的鹤城美景。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抓好淇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黄河、大运河“两河”水系综合治理和沿线生态空间节点保护,建设滨河生态廊道,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注重“双碳”牵引,强化“双控”倒逼,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高碳产业低碳化、黑色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规模化、用地结构集约化,倡树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创建“无废城市”。要加快创建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程,实施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等行动,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力帮扶浚县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完善工资合理增长和薪酬激励机制,保障从业人员劳动权益,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进教育提质发展,深入实施健康鹤壁行动,构建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加快“一刻钟生活圈”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两县县城覆盖率达到50%以上,明年6月底前两县县城实现全覆盖。促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档升级“一山两河五板块”建设,加强辛村遗址等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推动泥咕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叫响民俗文化节、樱花文化节、中原文博会等品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打造文化强市。

锐意创新,打造亮点创示范。鹤壁人历来就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质,91张“国字号”名片就是最好的例证。要抓住省出台《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的大好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推出一批群众有感、启发有效、推广有方的举措,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要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质量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均衡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突破,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在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弱项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要打造一批“国字号”名片。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国家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和重大战略,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的联系,主动沟通汇报,积极寻求支持,确保创成更多试点。要推出一批可复制模式。坚持河南所需、鹤壁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系统总结、全面梳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形成更多“一点适配、全国通用”的“鹤壁模式”。要谋划一批战略性改革。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紧紧围绕推进“三大重点”、开展“六区创建”、实施“十大行动”等,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生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布局一批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既紧盯前沿又增创优势的重大改革事项,当好改革的先行者、发展的示范区。

讲究策略,强化统筹提质效。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站在新起点,光有愿望和干劲还不够,如果抓不住重点、找不准方法,就忙不到点子上。要统筹当前与长远。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既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立足当前着力解决一批发展急需、人民急盼的热点难点问题;又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着眼长远谋划实施一批增优势、强功能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统筹速度与质量。把速度和质量有机统一起来,既在提质增效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又通过质的大幅提升推动量的有效增长,提升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实力,真正实现增速更增势、量增质更优。要统筹重点与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突出重点、精准出击,以重点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又要胸怀大局、整体谋划,合理调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盘工作协调发展。要统筹全局与一域。坚持全市“一盘棋”,既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协调推进各领域工作,又要思考一域之能、谋划一域之作,以一域服务全局、以一域助力全局,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守牢底线,防化风险保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一切归零。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要抓细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提升常态化核酸检测覆盖率、场所码全覆盖率、社区报备核查率、重点人员检测率、电子卡口风险人员比对率、协查排查任务完成率等“六率”,坚决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严格落实“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制度和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推动防疫与生产双线运行、平急转换、常态长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档、企业生产不停步、项目建设不停歇。要深化平安创建。坚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主动化解、源头预防,控新治旧、标本兼治,持续开展“四大一送”等活动,做到涉稳“存量”问题基本解决、“增量”问题有效控制、“变量”问题有力防控。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提升“一评四会”、社区“六强六化”、乡村“点线面”一体化工作法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确保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统 筹:陈鸿

责 编:郭军鹏

编 辑:沈卫中

来 源:贺言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