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成为全国首家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以来,我市在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方面先行先试,较好回答了空间规划的地位、内涵及多规融合的途径等关键问题,为全省、全国探索了路径、提供了经验。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近年来,我市产业转型提档升级,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提升;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持续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71%;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淇河生态廊道功能日趋显现,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3.8%……
立足新发展阶段,城市功能该如何定位?空间布局怎样才合理?文化特色该如何彰显?产业园区与居住区如何和谐相处?城市包容度与有限承载量怎么匹配?面对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机遇和挑战,我市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统筹编制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持续优化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格局,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引导、调控和支撑。
△鹤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总体格局图。
高起点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各类开发建设保护活动的基本依据。在《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届满前,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及早布局,在探索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过程中,统筹各级各类规划,研究确定了我市国土空间功能定位、总体格局、城镇体系、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等内容,实现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网通办’,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支撑。”11月10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总工程师乔学民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秉承前瞻30年、编细15年、编实“十四五”的总体要求,研究确定了全市新发展阶段的规划定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区域性创新服务中心和山水田园文化名城,发展目标为“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
我市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了“太行叠翠、三水润城、一体两翼、三区协同”的总体格局,即通过南太行生态屏障和南水北调中线、淇河、卫河等水脉生态文化廊道锚定全域生态本底,通过“一体两翼”的城镇集聚发展区域引领全域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协同发展。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是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关键环节,区划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是协调自然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将为我市永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鹤壁市产业格局规划图。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高度重视“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组建专班、联合办公、合力攻坚,于8月上旬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9月底,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初步审核,作为过渡阶段用地报批合规性审查的依据,在全国首批启用,支撑了山城区腾飞30万吨乙醇、新拓洋二期、宝山中昊新材料、应急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前,总面积53平方公里的鹤壁科创新城加快建设,正在打造全省数字产业引领区、未来产业先导区、高端人才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我市把规划引领转型发展作为重要研究内容,通过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促进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促使5G、大数据、地理信息与遥感等数字经济产业,光电子、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电器、应急设备、无人机具等智能制造产业和新型物流产业等快速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提质升级,拓展第三产业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贯彻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规划布局4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个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工业用地占开发区用地60%以上,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做法得到省级层面的认可和支持。2022年10月,省自然资源厅出台支持我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省自然资源厅领导到鹤专题调研,指导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支持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在省内率先审批、率先应用。
高标准推进城市总体设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托起幸福新生活
“鹤壁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在城里走一走,让人特别舒畅!”这是鹤壁给外地人的第一印象。没有高楼大厦带来的压迫感,近看远望都是一条优美的城市天际线;没有逼仄难走的城市道路,大街小巷林荫覆盖,四通八达、路路通畅;河流穿城,公园游园星罗棋布,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些年,鹤壁的出行、居住、游憩等城市功能得到持续完善,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
△鹤壁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探索城市空间形态的有效手段,在发掘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构筑美好空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我市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城市总体设计以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建设“山城融合、田城融合、城水相依、公园环绕”充满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城市为理念,规划形成疏密有度、精致宜居,深享、慢行、会呼吸的城市空间。
作为鹤壁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鹤壁科创新城以“创新城轴、未来城心”和“山岗守望,河湖相抱;环网相扣,东西合璧;人文尺度,古今交融”为理念,遵循“新中式、汉唐风、现代范儿”的建筑风貌,以浅暖色为主色调,正成为城市形象标志性新空间。
△鹤壁科创新城服务综合体设计鸟瞰图。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百城提质、城市创建为契机,编制了中小学、医院布局、道路渠化、街心公园、自行车与城市慢行系统、107国道沿线综合景观设计、淇河风貌带等30余项专项规划,对城市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公共空间体系、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等内容进行控制和引导,分类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为契机,编制印发了《鹤壁市中心城区“15分钟生活圈”高质量规划建设导则》,对生活圈建设提出基本要求,对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进行指导,同时指导各区(功能区)编制一刻钟生活圈规划,积极推动完善养老、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质扩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老百姓打造“家门口的幸福”。
一体化推进县乡村空间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从京港澳高速公路鹤壁站沿八一路东行约5公里,便到了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宽阔笔直的村道,白墙黛瓦的成排农房,房前屋后的绿化景观,让这个近郊村庄格外“时髦”。
△得益于村庄规划统筹,岗坡村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不光是村容村貌,村里还建了雨污分流管网,家家户户通有天然气,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村头的便民服务中心为乡亲提供民政社保、金融保险等服务,用村民的话说,这里的便捷不亚于城市。
得益于村庄规划统筹,该村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围绕村中央的生活区,外围分别规划建设了园景、田景、林景、水景。
产村融合,宜居又宜业。依托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火锅山公园等产业基础,近两年,岗坡村规划引领“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沿岗建设产业观光示范带,慕名而来的游客食客络绎不绝。
有了好的规划引导,乡亲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流转土地发展油葵种植和深加工,建设蔬菜大棚。村民家中办起农家乐,“一道菜、两张桌、三间客房”的接待模式留住了游客脚步,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起来。
作为淇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政府为岗坡村量身打造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更让村民未来可期:发挥龙岗、农田、王越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出一个融合生态郊野田园、景观农耕文化、现代农业生产、特色文化体验的乡村农业公园,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景区化村庄。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放眼全市,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像岗坡村、后蜀村、许沟村、东掌村等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了环境美与生活美共享的幸福家园。
今年,我市全面启动了1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各县区编制了村庄布局和分类规划,对全市779个行政村科学确定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搬迁撤并、城郊融合等五大村庄分类,统筹布局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我们组织各县区对全市需要编制规划的610个村庄摸底调查,制定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目前已完成220个村庄规划编制,预计明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副局长李兴照介绍。
这次村庄规划编制真正体现“乡村味道、城市品质”,凸显几大特点:一是坚持全域全要素编制规划。对乡域、村域内生态、生活、生产等各类空间作出全面合理安排,保证规划质量。二是保障乡村用地空间,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兼顾农村三产发展,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对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可实报实销。三是塑造乡村特色风貌,不挖山、不填湖、慎砍树,尊重村庄自然地形地貌、居住习惯、地域文化、街巷格局,因地制宜划定管控边界,保护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
此外,省自然资源厅将在政策、技术方面给予我市村庄规划编制支持,促进全域“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打造村庄规划“鹤壁样板”,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对列入省市县重点项目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给予指标倾斜,引领乡村振兴。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