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充分发挥鹤壁市农信社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助力鹤壁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信贷投入,积极提供高质量转型发展资金保障
(一)做好重点项目及企业金融服务。在大力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结合“三个一批”“专精特新”“四优三新”等重点项目和企业名录库,积极对接,建立县级行社重点支持企业名录库,定制“一企一策”的金融服务方案,量身设计金融服务产品,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投放支持重点项目和企业贷款不低于20亿元。
(二)加大国资国企支持力度。深化同国有企业及政府平台公司交流合作,争取省联社及上级监管部门的工作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金融支持成效,助力国资国企提质增效。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投放国有企业贷款不低于15亿元。
(三)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围绕电子电器、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绿色食品、镁基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升级,数字经济、生物技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壮大,星链网、区块链、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布局做好重点信贷支持。从资金、技术、营销、客户发展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系统化的金融服务,助力鹤壁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积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投放各类主导产业贷款不低于3亿元。
(四)助力一流创新生态构建。积极参与鹤壁科创新城建设,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等方面提供信贷资金、资金结算、网点设置、中间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投放科技创新类贷款不低于3亿元。
(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对国土绿化提质、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两河”生态品牌建设、低碳循环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鹤壁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投放绿色金融类贷款不低于2亿元。
二、强化责任担当,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六)聚焦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围绕“粮袋子”“菜篮子”民生工程、地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返乡农民工和新市民创业就业“六大领域”,筛选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库”和企业“白名单”“名录库”,建立三级包联制度并派驻金融代表,定期上门进行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诊断提升经营质量。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不低于100亿元。
(七)推进灾后重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省定《金融支持灾后重建项目清单》,全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恢复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推进举措、工作力度整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投放灾后重建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贷款不低于10亿元。
(八)推动党建金融深度融合。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党建与金融深度融合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实现农信社资金优势、平台优势与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2026年底前,实现辖内县(区)党(工)委、乡(镇、街道)党(工)委、行政村(社区)党支部以及村党小组党建金融共建100%全覆盖。
(九)完善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细化组织架构,设立服务乡村振兴内设机构,配优配强人员力量,单列信贷计划、单独考核评价。探索推广厂房和大型农机具、圈舍和活体畜禽、承包土地收益权、林权等抵押贷款产品,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加强与省农担公司、中原农险等政策性涉农担保、保险机构的对接合作,探索建立政银担(保)等模式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解决涉农主体担保难题,实现乡村振兴贷款有效投放。
三、加快金融创新,着力帮助民营和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十)加大惠企帮扶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的通知》等政策要求,积极给予困难企业续贷、展期以及“金燕连续贷”“金燕纾困贷”“金燕承接贷”等无还本续贷支持,做到能贷尽贷、应延尽延;综合运用再贷款、利息减免缓、降低资金成本、减免服务收费等减费让利措施,推动小微企业减轻经营负担。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为企业减费让利不低于1亿元。
(十一)拓宽企业增信途径。深度参与鹤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利用政府大数据,设计授信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积极对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通过利益融合,实现增信分险,进一步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用好普惠金融共享平台数据资源,加强平台对企业评分结果的运用,实现企业“精准画像”。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通过普惠金融共享平台授信75亿元以上,用信50亿元以上。
(十二)创新优化信贷产品。在省联社信贷产品基础上,结合地区特色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做好产品创新,每年推出不少于3款创新信贷产品。深入推动“银税互动”,充分运用企业纳税信用级别、纳税流水等信息,实现以税定贷。积极开发动产、应收账款、专利权、商标权等运用企业自有抵质押物的信贷产品,提升企业信贷可得性。探索出台供应链金融相关产品,做好企业上下游综合金融服务。
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助推城乡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十三)深入开展网格化营销。按照“广授信、快用信、近服务、长跟踪”的原则,持续做好网格化营销工作,针对不同群体,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实现小额信贷的快速有效投放。至2026年末,鹤壁市农信社普惠授信总户数20万户以上,总用信户数6万户以上。
(十四)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将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建设的重要方面,围绕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返乡人员创业及商户经营周转等,不断提升线上小额信贷服务,持续做好“农商e贷”这一最受欢迎金融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至2026年末,鹤壁市农信社“农商e贷”累计授信7.6万户以上,用信3.1万户以上,用信金额14.5亿元以上。
(十五)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理网点、自助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点、小微企业贷款中心、流动银行等多层次金融服务设施,着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到2023年末,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100%全覆盖。
(十六)优化场景金融服务。积极做好社保卡激活、应用、宣传工作,持续深化社保卡金融功能和社保功能应用。推进“金燕e购”电商平台发展,发展“金燕e付”业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至2026年末,鹤壁市农信社社保卡达到150万张,线下、线上场景达到300个,电子银行客户数85万户以上。
五、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
(十七)强化财务管理,提升创收纳税能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按照“以收定支,以支促收”的原则,综合平衡规模、质量、效益、资本之间的关系,加强财务核算,优化收支结构,发挥全面预算对业务发展的引领。加大内部挖潜,积极压降非生息资产,提升资金运用能力,广泛开展代收代付业务,拓宽收入来源渠道,不断增加全市农信社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自2022年起至2026年,五年内鹤壁市农信社累计上缴利税2.5亿元以上。
六、坚持问题导向,奋力推动鹤壁市农信社改革化险工作
(十八)持续推动改革工作。按照银保监部门、省联社的要求,稳妥推进市级农商银行组建工作,确保在2022年底前完成。持续推动淇县农信联社改革组建农商银行。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合规、稳步推进”的原则,针对改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确保监管指标逐步达标。
(十九)加压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建立常态化清收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扩大清收成果,优化经营指标。统筹抓好不良清收和业务发展,在清收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至2026年末,鹤壁市农信社账面不良贷款率压降至8%以内。
(二十)扎实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处置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确保高风险机构存量风险加快出清,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辖内三家高风险机构化险处置工作。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