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在行动 | 高品质打造鹤壁生态修复样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助推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综述
2023-03-05 浏览量:0

一河流碧两岸秀,林郁田沃风光好……鹤城大地处处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工作主线,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谋划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鹤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山城区鹤鸣湖西北汤河河段汤河湿地(河道生态修复整治鹤鸣湖)保护治理后景色宜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规划引领,高起点谋划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

我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为先。尤其近年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高起点谋划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按照“全域规划、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示范带动”的理念,聘请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技术单位,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地市级《鹤壁市全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统筹谋划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实施、可落地、投资约300亿元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库,筑牢南太行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助力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系统治理,高质量实施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

历经3年,总投资8.64亿元的国家第三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于去年顺利完工,以山为骨、以水为脉、林田湖草为体的治理脉络越发清晰。

经过系统综合治理,西部太行山区重焕生机,矿山、低效林地等1.13万公顷区域生态得以恢复,81.53公里河道的水生态明显改善,城市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宜居程度和绿色惠民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良好的自然环境也让老百姓享受到生态福利,如淇滨区黑山头玄武岩地质公园、淇县金牛岭郊野公园等一批具有鹤壁特色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为新晋户外游玩“打卡地”,也创造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可复制、可推广的“鹤壁模式”。

创新机制,高水平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露天矿山带来的安全环保隐患,一度成为鹤壁转型发展历程中的阵痛。为此,我市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对露天矿山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建、第三方评估、达标入库、信息公开”的原则,我市对露天矿山优化布局,关小上大,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到2019年底,全市37家中小型普通建筑石料矿山全部拆除到位并注销采矿许可证,整合布局为5个大型建筑石料矿区,全市生产矿山、新建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率达100%,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总投资1.9亿元的浚县2021年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顺利完工。

近年来,我市已累计投资12亿元,恢复治理矿山面积3.7万亩,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修复完成96.54%,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充分挖潜,高标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关系,才能有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我市高标准组织实施已获批的自然资源部首批试点——浚县王庄镇南胡村等11个村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目前,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工,搬迁700余户,拆除3个村庄500余户,预计可实现新增耕地指标2918亩、建设用地指标2698亩,实现收益8.3亿元。

去年8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调查分析,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项目7个,整治区域总面积6.82万公顷,项目预计总投资158.3亿元。目前各县区正在编制“两规划、一方案”,待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美化城乡生态环境。

总值班:安 荣

统 筹:靳丽娜

审 核:冯丽敏

编 辑:韩文雪

来 源: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帅 通讯员 王玉斌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