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 续写华章——淇县朝歌街道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2024-05-08 浏览量:0

​在淇县朝歌老城的街巷中,古韵与新风交织,绘就了一幅历史与现代并存的美好画卷。老城的旧貌经由细致入微改造,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淇县朝歌街道始终将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在顶层设计、精准发力、常态长效方面持续发力,抓好背街小巷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社区服务提升、“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一盘棋布局、一竿子到底、一体化推进,绘制出一幅清晰具体的创建“路线图”,并先后获得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市高质量发展五优街道等荣誉称号。

创建为民 城乡风貌展新颜

“这条街原来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加之道路过窄,车辆乱停乱放,出行很不方便。”在西街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杨回忆道,“通过路面整修、外墙翻新、秩序整治,现在路好走了,也有停车线了,人们素质也都提升了,路两边还开起了小店。”

西街路的改造仅是城市创建工作中老城更新行动的一角。如今,朝歌街道西后路、福寿路、马号胡同、上关教堂路(淇浚路)、殷墟桥路、桥东一巷、小西街等7条道路得到了全面改造,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9.5万平方米、592户、1800多人,这是来自天天花园小区的数据。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朝歌街道与相关部门、小区业主紧密结合,目前该小区已经实现了市政集中供暖,让群众的“身”暖“心”更暖。

文化凝聚 历史街区绽芳华

朝歌街道在推进老城更新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着力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提升。该街道采取“深挖文化内涵,讲好朝歌故事”的策略,坚持“一街一主题、一巷一景观”的标准,快速推进朝歌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提升项目。以朝歌老街为核心,通过“一轴两翼”的布局策略,带动了东街路、西街路、摘星路、西三路等10条街区的整体提升,让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新的文化韵味,成为朝歌古城特有的历史文化符号。西街路的“姓氏小巷”和东街路的“成语小巷”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为文化旅游再添新景。如今,朝歌老街已成为汇聚地方美食、非遗产品、文玩摆件、特色饮品、网红打卡、剧场演出等多种业态的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发展成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首批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强化阵地 社区功能再提升

朝歌街道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外在环境的改善,更在社区阵地的功能提升上实现了“增亮添彩”。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社区医生张文军询问着病人的病情,一旁数名居民正在候诊。“这个药一天吃三顿,这盒小药片临睡前服用……”在配药环节,张医生细心叮嘱着患者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服务站干净整洁,医疗器械摆放有序,医护人员的耐心与细心,让便利实惠的医疗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为了确保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朝歌街道按照“可持续、易复制、简单实用、社会赞誉”的工作原则,在各社区精心打造了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全方位服务。同时为提升服务质量,在进一步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朝歌街道与第三方洽谈优化“老年食堂”的运营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多样的配餐服务。

圈出美好 公共服务零距离

“以前这里还是一座座杂乱无章的破房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小公园。每到傍晚,我都喜欢到这里散步……”家住淇县检察院家属院的郭老伯谈到生活圈建设给他带来的变化,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朝歌街道全面推进“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持续打造“便民工程”“暖心工程”,新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9家,高标准提升3家,其中街道自建的“户外劳动者驿站”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同时,投资300余万元对朝歌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切实保障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朝歌街道将进一步推进城市创建工作,在完善城市设施、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上出真招,矢志不渝争当‘品质淇县’建设的排头兵。”朝歌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波表示。

总值班:李宏庆

统 筹:靳丽娜

审 核:冯丽敏

编 辑:沈卫中

来 源:鹤壁日报社记者 苗苗 通讯员 刘康/文 淇县朝歌街道/图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