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质胜未来丨山城“新”景 “质”地有声
2024-06-05 浏览量:0

扬起科创之帆,合成生物产业开拓行业“新海洋”;顺应行业潮流,电子电器产业话语权与日俱增;释放“智造+智核”耦合优势,传统制造焕新又提质;从空气里淘金,中原气谷蓄势待发……产业之新、动能之新,让新山城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走进山城区,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里感受生物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在一座座智能车间内体验机器换人的绿色高效,从项目腾笼换鸟、迭代升级中探寻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新路径,一幕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场景,让老城区的新活力跃然纸上。

第一幕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地点: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他,走路很快。和他的脚步一样快的,还有他的语速和敏捷的思维。

脱下实验室的白大褂,再换上进入生产线的工作服和安全帽,在换装这短短30秒内,他还和自己的科研团队交流了3项实验数据。

他叫刘宁宇,是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高”在哪?

“高”在他所在的平台。他是河南投资集团和江南大学联合培养的在站博士后,所在的流动站导师是江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

“高”还表现在他于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他工作的空间是“两点一线”,从中试基地的实验室到产品的生产线,一次次的往复中,他和团队的科研成果也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再进入到“大市场”的转变。

“维生素K2的作用是‘引钙入骨、助钙成骨’。”刘宁宇在新拓洋实现的科研成果转化之一就是将维生素K2实现产业化。

“维生素K2市场前景广阔,做科研要和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价值。”刘宁宇潜心研究的方向很实在,就是把实验成果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

如果说刘宁宇的故事是新拓洋的创新因子之一,那么,新拓洋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朋友圈”则汇聚成了创新的潮流:与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郑州大学等多家顶尖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搭建高层次合作研发平台,尤其与中国科学院天工所的合作,双方联合成立了维生素体外合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并共同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正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从基因构建、项目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的合作,山城区在布局合成生物领域时才有了更多的储备人才、有了更强的产品矩阵,也注入了更多的创新资源。

画外音: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背靠”河南生物产业集团,依靠持续的创新驱动,新拓洋打通了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山城区则打通了生物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正在山城区这片热土上呼之欲出。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量形态跃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山城区上下的一致共识,科技研发也随之活跃:全区创新平台达到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5家,区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4000万元增至2023年的2.2亿元,年均增速达76.5%。“兴鹤英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累计入选2个,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累计入选8位。

一项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里的样品,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时,点燃了山城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第二幕

“大块头”也有“大智慧”

地点:天鹤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内,右边正在安装的新购智能化模具调试设备,预计6月份完工,有了它的加入,调试效率可提升50%左右;左边是一排整齐排列的全自动数控加工中心,其中有5台行业顶尖的自动化数控加工设备。

“别看这些设备‘块头大’,它们可‘聪明’着呢!”天鹤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杨杰强说,它们的加工精度能达到2微米,是头发丝的1/20;由于技术革新,实现了无人化加工,目前1名操作工可同时操控3台设备。

“有了它们的高精度加持,我们不仅能减少后期调试工作量,缩短交付周期,更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作为公司技术负责人的杨杰强,说起这些设备双眼放光。

“我们的模具制造车间被认定为河南省智能制造车间,也助力我们成为河南省智能制造工厂,并成为河南省首批‘十百千’机器换人示范企业。”杨杰强自豪地说,凭借着齐全的制造设备和行业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企业产销两旺,从广汽、北汽、上汽、长安,到比亚迪、小鹏、蔚来、特斯拉,得到了汽车行业一众大厂的青睐。

尝到智能制造甜头的企业还有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得拿笔在牛皮上画好线,再手动裁割,现在电脑上有设计稿,我们只需点击鼠标,裁切机器人就能完成整道工序。”在飞鹤安全鞋事业部的生产车间内,总经理黄凯建说。

同一车间的南侧更有看头。只见大型智能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伸缩、旋转,进行着牛皮切割、定型、橡胶注射、激光塑形等一系列操作,每条生产线上仅有6名工人在做辅助工作。

“这是我们引进的德国德士玛PU连帮注塑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了传统的制鞋工艺,一条生产线完成多品类同时生产,实现了定制化生产。特别是激光镭射工艺很好地促进了鞋底与鞋面的黏合,杜绝了传统工艺不易解决的开胶现象。”黄凯建说,有了它们,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每月能多生产安全鞋9000余双。

在山城区,“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等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加稳健。

画外音:迈向转型升级新天地

传统产业的“加速”,首先要靠“加数”“加智”。近年来,乘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东风,山城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向新而行,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放眼山城区,智能制造热潮喷涌,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飞鹤股份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拓洋、天鹤模具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博龙畜牧、启欧机械被认定为省级“瞪羚”企业。

这些生动的例子,一起构成了山城区传统产业在顺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趋势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崭新画卷。

第三幕

在速度上“争金” 从空气中“淘金”

地点:三贤电子、纳新气体

“嚓嚓……”走进三贤(鹤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切压车间,54台全自动切断压缩机依次排开,一盘盘颜色、规格各异的线材被精准切分,随即转入安装插接口,一条汽车线束仅用两秒就完成了。

“现在每天产出2.5万条线束,产品被运往济南、长沙等地,一天产值2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周兆山说,目前,公司18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营,已成为比亚迪一级供货商和高端品牌汽车线束中部生产基地。

和生产速度一样快的还有签约速度。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0余天,2023年产值达到5亿元,创下了山城区项目建设的新速度、新效率、新品质。

如果说三贤电子是在速度上“争金”,河南纳新气体有限公司则是从空气中“淘金”。

纳新气体占地面积并不大,从企业大门到生产车间,并没有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感。

冲击感是记者在听到几个数据后才有的。

“我们产出的氙气、氪气,纯度高达99.9999%!”

“液氧作原料,在现有行情下,产出的稀有气体的价格可达4万元每立方米!”

“我们和山城区的合作十分顺畅,15天签约,7个月投产!”

“我国首颗超低轨卫星‘乾坤一号’的谷神星一号遥六运载火箭的推进系统使用的氙气,就是‘纳新造’!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6颗卫星发射所需氙气的加注任务。”

“今年又先后接到了两笔卫星发射用的氙气订单!”

…… ……

纳新气体总经理陈治国的一连串介绍,让记者感受到了这家企业的魅力。

走进纳新气体的制气车间,只见超高精度的电子阀门连接着密密麻麻的不锈钢管件。这些管件内壁直径仅为3毫米,并且经过镜面抛光处理,最大限度保证了气体的纯度。

纳新气体董事长陈治纳表示,未来公司还将新建2条氪氙和2条氖氦精制生产线,并积极开展氪气、氙气在医疗、电子等新领域的应用开发。

画外音: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无论是三贤电子创下的项目建设“山城速度”,还是纳新气体从空气中“淘金”,都是山城区拼出新气势、跑出新速度、赢得新效益的生动实践。

这背后,既有山城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一软实力,也有“双招双引”齐发力的拼搏进取,更多的是山城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理念支撑。

生机勃勃的山城大地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量正在拔节生长。

云鹤专访

山城区委书记马海澎:

增强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山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强化“项目为王”,坚持创新引领,深化“四链”融合,努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山城区围绕“12361”总体布局,紧抓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扭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产业基础越发坚实,科技研发日益活跃,要素配置更趋合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越发明晰。

增强创新动力,打造现代化工产业“强引擎”。河南投资集团在山城区注册资本30亿元成立河南生物产业集团,加码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围绕生物大健康和生物基新材料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加速聚链成群,实施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推动生物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布局建设中试小镇,为高校院所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中试验证、产品示范、产业孵化等服务,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特种气体产业依托纳新气体、德瑞电子化学品等企业,通过引资引技,提档升级,实现稀有气体扩产增量,打造“中原气谷”。

培育创新主体,锻造科技成果转化“顶梁柱”。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龙头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培育启欧通用、河南万丰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拓洋申报“瞪羚”企业和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多能级创新平台,服务正华有色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拓洋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区有创新平台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5家,区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4000万元增至2023年的2.2亿元,年均增速达76.5%,正在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体系。

强化数智赋能,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实施“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等技术改造,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引导企业申报省级“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支持飞鹤股份申报工业互联网平台,天久电装、鑫业催化剂申报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从“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跃进。认真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绿色化升级行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建设绿色工厂,提升生产设备能耗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步,山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挖政策红利,汇聚优质资源,激发创新动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践者说

三贤(鹤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兆山:

重技术、引人才、建平台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因总公司订单需求增加,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地区投资建设新厂。来到山城区后,深刻感受到该区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

山城区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各种证照、银行开户等手续办理很快,园区还贴心协调安排了职工宿舍。厂房装修好后,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积极帮助招工,协调解决难题,助力企业尽快投产、步入正轨,保障了企业顺利运行。

公司从2022年9月30日洽谈,11月2日签约,11月4日办理了营业执照,11月24日第一条生产线投产。2023年一季度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超额完成产值指标。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天鹤模具、泛华电器、德亿电子等企业打造山城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更加主动投入技术研发,更加重视人才引育留用,更加紧密对接创新平台,努力实现更好发展,为山城区乃至鹤壁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点评

河南投资集团博士后刘宁宇:

构建差异化、精准化的地方产业发展理念

近年来,山城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统筹推进产业转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年底,河南生物产业集团在鹤壁成立,深耕全省合成生物新赛道正是鹤壁这座城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

就当地的产业发展,我建议一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按照“因地制宜、差异竞争、重点发展”的全局思路,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精准聚焦当前乃至今后5至10年的发展潜力点,结合省定战略与当地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企业,求精不求全。二要支持模范企业,提高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认识当前人才引进的迫切性,结合实际制定可落地的政策,在企业工人、在校大学生人群中提高地区口碑,并对地区标杆企业精准扶持,有针对性地吸引特定人才。三要对标先进,向上求索。通过对标先进城市、园区,将经验做法因地制宜、高效转化,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和限制条件,加大对项目落地的扶持力度,打造高水平的产业聚集地。四要加强地方和企业的双相赋能。通过实际措施提升本地企业的经营体验,把工作重点由扶持创业期的企业转为支持壮大期的企业,以企业的实际体验替代地区政策宣讲,让现有企业成为城市的名片,成为吸引更多企业的招牌。

总值班:李宏庆

统 筹:靳丽娜

审 核:冯丽敏

编 辑:沈卫中

来 源:鹤壁日报社首席记者 常凯 范鑫 记者 张婷媛/文 袁国强/图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