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体检季,有人发现自己得了脂肪肝,问了一圈发现得这个病的人还不少,“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于是治疗态度很“佛系”:脂肪肝不痛不痒,身体也没出现不舒服,不用当回事。
还有些人认为脂肪肝是个富贵病,平时多吃素或挨挨饿,得不了脂肪肝。
但在肝病科大夫看来,这些错误思想认识都是危险信号。肝脏是人体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重要器官,也是机体调节能量和糖脂代谢的中枢器官,如不加干预或错误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转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还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脂肪肝的认识误区有哪些?10月22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永素。
误区一
脂肪肝是吃出来的病
瘦人一般不会得脂肪肝
我们都知道脂肪肝“偏爱”肥胖人士,但偏瘦的人并非与脂肪肝绝缘。这是因为消瘦或体重短期内快速下降的人,由于营养不良,长期饥饿或胃肠道消化吸收出现障碍,造成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糖类摄入过量,而我们的肝脏细胞处理脂肪需要与蛋白质结合,当蛋白质摄入不足,不能把脂类物质运输出肝脏,就会造成脂肪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
误区二
平时多吃素就不得脂肪肝
这个认识有些矫枉过正,这相当于吃肉少了,吃的碳水类食物多了,会出现营养不全面。比如吃的米面馍类主食比以往多,能量摄入超过身体所需总量,多出来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囤积起来,加重肝脏运行负担,易导致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
误区三
很多人都有脂肪肝 不用过度关注
相关资料显示,过去20年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汇总患病率为29.6%,男性(34.8%)高于女性(23.5%),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66.2%和51.8%。也就是说,10个成人中3个有脂肪肝,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一半以上有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而处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时,肝功能尚属正常,是因为脂肪小滴还未影响到肝细胞代谢功能。如果不加干预,脂肪堆积增多会引起代谢障碍,造成肝细胞损伤,肝脏出现炎症,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随访中,发现大约40.8%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进展。因此,一旦检查发现脂肪肝,就要“管住嘴、迈开腿”。
误区四
得了脂肪肝让医生开点儿药吃就行了
可以肯定地说,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在我们的治疗方案中,放在首位的是控制饮食,第二位是增加运动量,最后的治疗方法才是药物控制。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一年内体重减轻3%至5%,脂肪肝会消除;一年内体重减轻7%至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炎症指标会下降。
链接:王永素,中共党员,鹤壁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硕士研究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营养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鹤壁市医学会感染与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善长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并发症、妇女儿童肝病诊疗,以及急性传染病救治。
更多新闻资讯,点击下载 <<掌尚鹤壁>> 客户端